随着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,我国居民对高盐饮食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长期高盐饮食可能会导致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肥胖等多种慢性病的发生。
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监测与评估部主任李英华研究员指出,减少食盐摄入一直是我国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。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与食盐中的钠离子(Na+)有关,体内钠离子增加可导致水潴留,从而引起血容量增加,导致高血压。其实,血压不仅和钠离子有关,还和钾离子(K+)有关,钾离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,所以“钠钾平衡”对于保持血压平稳具有重要作用。因此,我们在关注减盐的同时,也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富钾食物的摄入,努力做到“钠钾平衡”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指出,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,低钠高钾饮食可降低血压,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,高钠、低钾和高“钠钾比”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王惠君研究员表示,钠钾比”过高,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食盐摄入过多的同时富钾食物摄入不足。一方面,在食物储存、加工和烹饪环节加入的食盐以及其他含钠的调味品过多,另一方面,蔬菜、水果、豆类和坚果类食物摄入相对不足,而这些食物都是钾良好的食物来源。此外,过于复杂的食品预处理和加工也会导致大量钾的流失。
中英减盐行动中方负责人、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张普洪研究员建议,鉴于自然食物高钾低钠的特点,要想维持膳食中的钠钾平衡,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日常饮食中“追求自然”。其核心就是“少添加,浅加工”。“少添加”是指在烹饪和饮食过程中少添加盐和油。这既可减少钠的摄入,也有利于增加自然高钾食物,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豆类制品的摄入;“浅加工”则是通过减少加工环节避免钾和其他营养素的流失。这种“追求自然”也符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关于“多吃蔬果、奶类和大豆”和“少盐少油,控糖限酒”的核心建议。
低钠高钾饮食建议:
(1)家庭烹饪尽量少放盐和其他高盐调味品,可用葱、姜、蒜、花椒、香菜等天然食材提味提鲜;避免长时间烹饪,防止钾和其他营养素的流失。
(2)在外就餐或点外卖时,主动要求少放盐。
(3)选购预包装食品时,要注意看营养成分表,选购钠含量较低的食品。
(4)保证富钾食物摄入充足,尤其是蔬菜水果、坚果和豆类。
(5)少吃深度加工的食物。